弢迹匿光的成语故事


弢迹匿光

拼音tāo jì nì guāng

基本解释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暂未找到成语弢迹匿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弢迹匿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叶知秋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脆而不坚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改过迁善 《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纸老虎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望之若真,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决不能持于久远。”
逆道乱常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付之一炬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多多益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以权谋私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