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让的成语

有关让的成语

有关让的成语共收录3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当仁不让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让逸竞劳谓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魏书·孝感传·吴悉达》:“昆弟同居四十余载,闺门和睦,让逸竞劳。”
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
推梨让枣指兄弟友爱。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你谦我让谦:谦让。指双方互相谦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行者让路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让三让再见“让再让三”。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夔龙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则公卿让于朝,士庶人让于都,于鄙,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推贤让能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谦让未遑遑:闲暇。谦让都来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别人的推崇。《汉书·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遑)也。”
廉泉让水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寸步不让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让再让三谓几次三番地推让。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允恭克让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既诚敬又谦让。《尚书·尧典》:“允恭克让。”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退让贤路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你推我让指双方互相谦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他三个兀自你推我让。”
各不相让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泰山不让土壤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拱手让人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明知众寡不敌,守不住这个青岛,但若拱手让人,殊不甘心。”
寸土不让一寸土地也不让人。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邓拓《英雄的路》:“人们常说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奇迹,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
刑仁讲让刑:通“型”,式样,以为准则。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杯羹之让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史记 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急病让夷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语出《国语 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
温良俭让温:温和;良:善良;俭:节制;让:忍让。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忍让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好让不争让:退让,谦让。乐于谦让,不同别人争长短。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1回:“如此看来,这几个交易光景,岂非‘好让不争’的一幅行乐图么?”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