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逐的成语

有关逐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逐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嫁鸡逐鸡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宋 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
随波逐流随:跟着;逐:追赶;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随着别人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风逐浪①奔波;颠沛。②犹言随大流。唐·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弃子逐妻弃:抛弃;逐:驱赶。抛弃子女赶走妻子。形容百姓生活困苦,妻离子散。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
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逐:驱使;颜:脸面。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思所逐之盘算着如何驱赶他们。
嫁犬逐犬谓出嫁女子唯夫是从。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
随波逐浪①随着波浪飘荡。②颠沛貌。③犹言随波逐流,随大流。④谓同行同止。①唐·白居易《浪淘沙》词之六:“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
追奔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单列传》:“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逐影吠声形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宋·陈善《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人用心处,予每为之太息。”
乘胜逐北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逐兔先得逐:追赶。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追风逐电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北齐·刘昼《新论·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
随行逐队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杨八老越国奇逢》:“众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杀人,杨八老虽然心中不愿,也不免随行逐队。”
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韩卢逐块比喻白费精力。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王敬初常侍》:“王公曰:师子咬人,韩卢逐块。”
追云逐电极言迅疾。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三章十四:“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果然是四足生风,追云逐电。”
逐风追电追赶迅风和闪电。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眈眈逐逐贪婪注视,急于攫取的样子。《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1回:“写出岳元帅父子受屈情由,挨门逐户的分派;约齐日子,共上民表,要替岳爷申冤。”
逐影寻声谓多方寻求罅隙。《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
逐逐眈眈觊觎的样子。语本《易 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成群逐队见“成群结队”。《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
逐臭之夫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嫁狗逐狗见“嫁狗随狗”。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随方逐圆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附膻逐腥膻:羊肉的气味。依附、追逐有膻腥气味的东西。比喻巴结权贵,追逐个人利益。亦作“附膻逐秽”。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8回:“我们清白门第,断不至于设招权倚势之心,那无知小人,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
酒食征逐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营营逐逐①忙忙碌碌。②竞相追逐。明·宋濂《抱瓮子传》:“夫子恒营营逐逐于一瓮间,无乃自苦乎?”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逐电追风见“逐风追电”。《说唐》第十回:“叔宝(秦叔宝)拜辞,连夜起身,出庄上马,纵辔加鞭,如逐电追风,十分迅速。”
惟利是逐指惟利是视。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附膻逐臭膻:羊臊气。比喻依附和追随奸佞。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可怜你,附膻逐臭,也自比,附凤攀龙。”
追风逐影见“追风蹑景”。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东门逐兔见“东门黄犬”。《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追风逐日同“追风逐电”。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励衔策而追风逐日,加剪拂则绝电奔星。”
逐字逐句挨次序一字一句地。程树榛《大学时代》:“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
逐鹿中原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如蝇逐臭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赖大家人如蝇逐臭,渐渐做出些风流勾当来。”
追趋逐耆谓追逐时尚。《汉书·扬雄传下》:“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试为之施《咸池》,揄《六茎》,发《萧韶》,咏《九成》,则莫有和也。”颜师古注:“追趋逐耆,随所趋向爱耆而追逐之也。趋,读趣,耆,读嗜。”
斩蛇逐鹿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群雄角逐,争夺天下。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乃前,拔剑击斩蛇。”
喜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
中原逐鹿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对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对象。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放鹰逐犬指打猎。《明史·韩文传》“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
群雄逐鹿群雄:旧指许多有军事势力的人。逐鹿:比喻争夺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势力争夺最高统治地位。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追亡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二位如再喧哗,不独耽误娇音妙舞,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
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追赶。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逐影随波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避重逐轻指避开较重的责任,拣轻的承担。见“避重就轻”。
逐日追风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追亡逐遁见“追亡逐北”。《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
趁波逐浪犹随波逐流。形容奔波;颠沛。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谁想并头莲情断藕丝长,搬调的俺趁波逐浪。”元 石德玉《紫云亭》第四折:“当日个为多情一曲《满庭芳》,曾贬得苏东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隋书 李谔传》:“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嫁鸡逐鸡,嫁犬逐犬嫁:女子出嫁;逐:追随。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随从一辈子。宋·赵汝鐩《古别离》诗:“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逐物不还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随声逐响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随声逐响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