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时的成语

有关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及时应令与季节时令相适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定时炸弹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一时一刻指非常短暂的时间。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名重一时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无时无刻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时易世变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冠绝一时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时至运来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通时合变同“通权达变”。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立者非他,通时合变,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
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时运亨通指时运好,诸事顺利。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终有日时运亨通,封侯拜相,扬名六国。”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阿时趋俗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一时无两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3回:“况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时无两,更兼与肃宗患难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无怪肃宗格外钟情。”
及时雨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
时来运来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清 姬文《市声》第十七回:“阿大利时来运来,首先挑着粪担,到租界出粪。”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指经济、文化最繁荣兴旺的时期。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落花时节春末。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失时机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身不遇时谓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官人身不遇时,且自宁奈。”
轰动一时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指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多用来形容影响大。也作“哄动一时”。鲁迅《马上日记》:“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
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唐 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随时随地①谓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
风靡一时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宋 赵彦端《介庵词 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为时尚早不适时,还早了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宁:宁愿;筹:计划。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时时刻刻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
时势造英雄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冰心《去国》:“以我这样的少年,回到少年时代大有作为的中国,正合了‘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那两句话。”
时移世变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同“时易世变”。唐 白居易《唐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悯时病俗指忧虑时俗。宋 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黄金时间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文汇报》:“黄金时间黄金节目……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思:考虑。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指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
命蹇时乖命运不济,遭遇坎坷。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只恐命蹇时乖,且自存心守己。”
逊志时敏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名倾一时倾:倾慕,钦佩。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清史稿·艺术·王时敏传附原祁》:“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实过之。”
不时之需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时移俗易移:变动;易:改换。时代变了,社会风气也变了。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
医时救弊匡正时政的弊病。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 ,无出于斯!”
时乖命蹇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元 白仁甫《墙头马上》:“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
随地随时见“随时随地”。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及时行乐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时不再来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一时之冠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烜赫:气势很盛;一时:一个时期。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煊赫,上所尊宪。”
藏器待时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不通时宜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决不待时谓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
一时之标标:出色。一个时期里最出众的人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权时制宜斟酌形势随机应变。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揆时度势审度时势。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匡国济时匡正国家,挽救时局。《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为时过早不适时,还早了点。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这些问题现在下结论,恐怕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