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船的成语

有关船的成语

有关船的成语共收录53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水涨船高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
撑岸就船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好:喜爱;溺:淹没。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宰相肚里能行船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有尺水行尺船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船到桥门自然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不要这样想,‘船到桥门自然直’,我们慢慢的总会有法子好想。”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有这个信心。”
回船转舵行船遇事的回原路。比喻掉转话头,缓和僵局。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见他有咈然不悦之意,即忙回船转舵道:‘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南船北车比喻行踪不定。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踪,南船北车,又在不定耳。”
同船合命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船到桥头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借风使船风向哪里吹,船往哪里行。比喻凭借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 今见金桂所为,先已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 ,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
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一棍打一船指不分好坏,全盘否定。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看风驶船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郭澄清《大刀记》第17章:“他暗自决定:先应下,事到临头,再看风驶船,见机行事。”
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元 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车载船装形容数量很多。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爷大吃一惊,‘你小子打发出这号话?你娘母子的票子,车载船装哩?’”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宰相肚里行舟船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契船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泥船渡河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三慧经》:“人在世间,譬如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楼船箫鼓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宰相肚里好撑船谀人肚量大。明 叶盛《水东日记 杨大理诗谑》:“盖谚有之‘宰相肚里好撑船’。”
李郭同船见“李郭同舟”。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看风使船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西湖佳话 断桥情迹》:“老娘是个走千家,踏万户,极聪明的人,须看风使船,且待他口声如何。”
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脚踏两只船踏:踩。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
见风使船同“见风使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刻船求剑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唐·刘知畿《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借水推船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狱官借水推船,权把吴清收监,候病痊再审,二赵取保在外。”
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顺风行船,不劳余力。”
引船就岸移动船身靠岸。比喻自己顺势主动解决问题。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本想做个反跌文章,先说个不成功,好等他哥来还价,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
南船北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乘顺水船比喻顺势行事。
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水长船高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顺水放船比喻顺应当时的情势,采取相应的行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万用自然,不劳心力。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兴楫,谁是好手?”
破釜沉船破:打破;釜:锅;沉:击沉。比喻下定必死的决心,不顾一切地战斗到底。梁启超《南学会叙》:“震撼精神,致心昄命,破釜沉船,以图自保于万一。”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逆风撑船逆风:顶风。比喻身处逆境。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于旧处。”
上了贼船比喻已入歧途,难以抽身。浩然《艳阳天》:“别哭啦,哭也没用。这一回,我算上了贼船,走到江心了!”
顺风驶船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驶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看风行船看:观察。比喻做事随机应变。清·孔尚任《桃花扇》:“俺看这位皇帝不像享福之器,况北兵过江,人人投顺,元帅也要看风行船才好。”
船坚炮利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清 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洗脚上船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虚船触舟虚:空;舟:船。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水》:“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
顺风使船顺着风势驾船。比喻趁着有利条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机行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移船就岸就:凑近,靠近。改变原来主张,乘势凑上去办成某事。也比喻不招自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那薛蝌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