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ìhán

岁寒


拼音suì hán
注音ㄙㄨㄟˋ ㄏㄢˊ

繁体歲寒

岁寒

词语解释

岁寒[ suì hán ]

⒈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袁枚《祭妹文》

cold season in a year;

引证解释

⒈  一年的严寒时节。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唐 黄滔 《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⒉  喻事情的终极。

《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 素畏 襄阳 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
胡三省 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⒊  喻老年。

《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⒋  喻困境,乱世。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谈美初交,利乖岁寒。”
南朝 宋 鲍令晖 《拟客从远方来》诗:“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
《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⒌  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梁 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国语辞典

岁寒[ suì hán ]

⒈  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⒉  比喻坚贞的节操。

《资治通鉴·卷一七四·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⒊  比喻老年。

《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唐·李善·注:「岁寒,喻老也。」

⒋  比喻事情终了、最后。

《资治通鉴·卷一四三·齐纪九·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复不为朝廷所容。」
元·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分字解释


※ "岁寒"的意思解释、岁寒是什么意思由奇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秋风扑,秋雨舞。气凝露,暑气除。莫露腿,莫露肚。多保温,活筋骨。别孤独,别愁苦。心放宽,乐知足。岁寒露,送祝福。业腾飞,展鸿图!

2.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

3.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不仅是因为它在冬天傲然开放,更因为它坚韧不拔的精神。

4.竹子的生命力很强。山岩上、乱石旁,都有它的身影。即使在凛冽的寒冬,竹子都生机勃勃、翠色欲滴。所以,它和松树、腊梅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

5.岁寒知松柏,他是经过严峻考验的坚强的战士。

6.松树不仅是“老寿星”,而且还很好看呢!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

7.冬至到,寒意浓,勤加锻炼需保重;夜漫长,劳累放,按时睡眠身健康;天岁寒,心转暖,心要快乐忧愁远;情谊深,温馨传,深深祝福送身边;祝冬至康健!

8.,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9.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不仅是因为它在冬天傲然开放,更因为它坚韧不拔的精神。

10.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